我所知道的互联网创业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大公司的管理层,这类人年龄已经30多岁,在这个行业算年龄比较大了。他们过去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某个大公司获得了不错的职位,但是看到之前共事过的张三李四都出来创业而且居然还有人成功了,便开始想要有“自己的事业”,然后正好看到一些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,于是就辞职出来自己创业,一般还会顺手带走一些亲信员工。另外一类就是荷尔蒙比较多的年轻人,他们刚刚毕业,有的是激情和青春,正好看到一些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,于是就和几个同学或者同事出来创业。至于什么东西“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”呢?很简单,多留意美国那边,看到那边什么东西火了直接照抄过来,然后做一些“本土化”的小改动。以前他们把这个叫做 C2C ——“Copy to China”,后来觉得整个行业也都是这样了,不用再自卑——“中国人最擅长模仿,能抄出来也行呀!”,所以他们现在把这个叫做“微创新”。
在互联网行业呆得越久,越发现这个行业的表里不一,看上去是个充满理想主义、承载着创新和自由的新兴行业,其实是披着光鲜外衣的传统行业,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传统行业。很多创业公司都只想着山寨国外的产品,然后又暗暗祈祷百度腾讯不要山寨同样的东西,他们对自己做的东西缺乏真正的热情,看不到国外很多简单的 idea 下面更本质的东西,只幻想着以后公司规模可以达到多少人,什么时候可以上市。有人卖煎饼开小店也是创业,没有见他们自恋得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,为什么同样只为了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就觉得自己是激动人心的呢?有些凭借一点儿机遇成功的公司,连创造第二个成功产品的能力都没有,就算每个月赚 1 个亿也不过是在糊口而已。这样的公司除了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之外,我看不到它任何存在的价值,它有什么资格谈论梦想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