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一些情况下,比如产品相对复杂的时候,仅仅把这些干巴巴的文字放在那儿是远远不够的,用户很少有耐心去看“说明书”。我们可以用其他形式的引导来担负起消除用户各种初期不适症状,比如制作一段高品质的视频来对产品进行讲解,如 Business Photos from Google (←点击观看)
很多产品会用提示框的方式引起用户对新上线的小功能/通知的注意,但这种方式大多情况下非用户意愿,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骚扰,如下图。(我找得到“新建”,没必要这样狂轰滥炸式的提醒我吧 →,→)
“引导新手,吸引专家。最好的 Google 设计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,但是却包含了强大的功能。我们的目标是为新用户提供美妙的初始体验,让新用户很快熟悉产品,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,并且保证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符合直觉的操作,使用产品的大多数有价值的功能,逐步披露高级功能,鼓励用户去扩展他们对产品的使用。同时在适当情况下,Google 会适时地提供一些智能功能来吸引那些经验丰富的资深用户。”
2、尊重用户习惯。产品的引导性不仅与用户使用目的有关,与用户的认知积累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。Nielsen Norman Group的测试报告显示,用户去某个特定的产品完成任务的成功失败比例大概是2:1,这些失败是当人们在使用新产品的时候才会发生。也就是说,如果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那些过去被证明或他们认为是可用的产品上,他们成功的机率就要更高一些。设计越是让人感到自然熟悉,用户就越可能再回来。所以,我个人并不反对在设计产品交互方案时适当借鉴同类产品,因为这些交互方式是实践证明能被用户所接受,或者用户已习惯这样的操作使用的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要扼杀设计的创新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