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尔街日报(Wall Street Journal)对最流行的100种应用程序进行了测试( 测试结果 ),发现很多都需要搜集用户的个人信息,包括他们的E-mail地址、所在位置甚至性取向,而且很多时候,应用程序不仅仅会询问用户本人,更会要求用户提供其好友的相关信息。譬如说,雅虎的Facebook应用就要求提供使用者的宗教信仰状况和政治倾向性。而在线电话Skype则要求提供用户本人和好友的Facebook头像和生日。
Facebook要求应用程序在征得用户同意后才能使用他们的资料。不过应用程序警告用户的方式倒是很讨巧,因为它们明白,人们见多警告反而会忽略警告。这种行为有一个专门术语:习惯化(habituation),即人们见多警告而惯性地选择“确定”。此外,研究表明当面对一大串许可权条例的时候,尤其是当术语又很书面化,人们的理解能力将会下降。伴随而来的,是一个更大的问题:人们通常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许可权条例,从而忽略自己个人数据在未来可能被冒用的风险。举个例子。就在上周,臭名昭著的iPhone应用“随地泡妞(Girls Around Me)”公然使用了手机社交网络Foursquare来帮助男人寻找自己附近的姑娘,他们可以查看姑娘的个人信息、照片和她们的Facebook主页。这个应用造成了一场不小的争议,最终以Foursquare撤回了该应用对用户地点信息的使用权而告终。这件事也对那场争论提供了佐证:把你的个人信息公开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。
华尔街日报(Wall Street Journal)对最流行的100种应用程序进行了测试( 测试结果 ),发现很多都需要搜集用户的个人信息,包括他们的E-mail地址、所在位置甚至性取向,而且很多时候,应用程序不仅仅会询问用户本人,更会要求用户提供其好友的相关信息。譬如说,雅虎的Facebook应用就要求提供使用者的宗教信仰状况和政治倾向性。而在线电话Skype则要求提供用户本人和好友的Facebook头像和生日。
Facebook要求应用程序在征得用户同意后才能使用他们的资料。不过应用程序警告用户的方式倒是很讨巧,因为它们明白,人们见多警告反而会忽略警告。这种行为有一个专门术语:习惯化(habituation),即人们见多警告而惯性地选择“确定”。此外,研究表明当面对一大串许可权条例的时候,尤其是当术语又很书面化,人们的理解能力将会下降。伴随而来的,是一个更大的问题:人们通常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许可权条例,从而忽略自己个人数据在未来可能被冒用的风险。举个例子。就在上周,臭名昭著的iPhone应用“随地泡妞(Girls Around Me)”公然使用了手机社交网络Foursquare来帮助男人寻找自己附近的姑娘,他们可以查看姑娘的个人信息、照片和她们的Facebook主页。这个应用造成了一场不小的争议,最终以Foursquare撤回了该应用对用户地点信息的使用权而告终。这件事也对那场争论提供了佐证:把你的个人信息公开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