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主打“音箱”二字,可以充分发挥苹果一虚一实两款音乐成功资源的现成优势。所谓“虚”指Apple M usic,苹果经营多年,攒下多达4000万首歌的庞大曲库,且不存在棘手的音乐版权问题;所谓“实”指“3i”中出道最早的iPod,原本Apple M usic是借iPod“上路”,如今H om ePod同样可以搭一下便车。
其次,苹果素来走高价路线,但智能音箱的第一桶金是亚马逊Echo/Alexa掘出,现有市场的游戏规则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位先行者划定,从“亚军”谷歌Google H om e的定价和Echo基本看齐且略偏低的情况看,若亦步亦趋地走亚马逊、谷歌老路,定价也只能在这个标准线上下浮动。如今苹果搞了一款“画风迥异”的东西,定价标准也完全两样,就不至于显得突兀。
智能数码产品分析师、O vum的德雷内斯(R onan de R enesse)等指出,和竞争对手比,HomePod真正的卖点只能是更好的音质,它的目的正是避开和其它科技巨头去打价格战,转而和高档音响巨头(如Sonos)去争夺高端音箱市场,希望通过高价高利润弥补销售量的不足。
与之相比,苹果对H om ePod“智能”方面的介绍就显得一带而过,仅强调“能通过Siri做许多事”,但除了通过语音指令放歌、在线查找内容、查看天气、设置提醒外还能做什么则语焉不详,很显然,苹果在“智能”方面只希望给消费者和市场留下“谷歌和亚马逊能做的我们都能做”的印象即可,而将气力集中用于在“音箱”方面凸显“我们能做的任何别人都做不了”———相比Google H om e和Echo,H om ePod是更棒的音箱;和Sonos等高档音箱比,HomePod又“更聪明”。
如今苹果业绩依然不错,但亟须一款新的“主打产品”:iPhone系列虽好但已有些滞涨,曾被期待为“下一个iPhone”的Apple W atch只能说不温不火,2500多万台的销售量尚可,但远未达到苹果所寄托的期待,被打入“其他产品”的另册,而“其他产品”2016年总营业额占比也只有5.1%,因此苹果才会对H om ePod寄托厚望,并煞费苦心地“剑走偏锋”。
然而市场和消费者是否买账?已有人吐槽称,H om ePod和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比,它“并不显得更有趣”,而价格却“有点小贵”,音箱不是手机,买了不会说换就换,这或许会影响这款新产品的市场活跃度。
The Verge上一篇署名D ieterBohn的测评文章说得或许在理:H om ePod音响效果的确好于GoogleH om e和Echo,但它能否取得苹果所期待那样巨大的市场成功,关键却更取决于顾客购买智能音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——— 是一款带有一点人工智能的高档音箱,还是一款做音箱用音质还不错的人工智能产品?